與洛陽有關(guān)的成語典故?這段讓羊的佳話傳了出去,洛陽城里的人無不贊揚甄宇,還給他起了個帶有敬意的別號“瘦羊博士”。從此,“挑肥揀瘦”這個成語也就傳開來了。前倨后恭 戰(zhàn)國時期,蘇秦曾游說秦惠王,但是遭到冷遇,他的錢也花光了,于是就穿著破舊的袍子,形容枯槁,面有愧色地回家了。走進家門,那么,與洛陽有關(guān)的成語典故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前段時間孩子們做題,正好搜集了幾個和洛陽有關(guān)的成語典故,存在我的頭條號里,現(xiàn)在拿出來,可以了解一下。
洛陽紙貴
人們常說:自古洛陽出才子。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,他的《三都賦》問世后,受到朝野各界熱烈贊頌,一時風行洛陽,豪貴之家爭相傳抄,洛陽市場上的紙價也因而昂貴起來。以后,“洛陽紙貴”便成了著名典故,常用來稱譽某些作品迅速而廣泛地傳播流行。
程門立雪
北宋的大學問家楊時,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,就去老師家請教。當時大雪紛飛,天寒地凍,適逢先生程頤坐在爐旁打坐養(yǎng)神。楊時不敢驚動老師,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,等候先生醒來。過了良久,程頤一覺醒來,從窗口發(fā)現(xiàn)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,只見他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,趕忙起身請他進屋。此后,“程門立雪”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。
挑肥揀瘦
有一年臘月三十,劉秀下詔,賞賜太學里的教學博士們每人一只羊,可當羊趕到太學大院后,卻出現(xiàn)了問題。原來每只羊大小不等、肥瘦不一,如何分配才合理呢?教學博士們七嘴八舌,半天也沒有商量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好辦法。這時,甄宇站起來說道:“我們都是教學博士,為人師表,不能斤斤計較,挑肥揀瘦!”說罷,他便從羊群中挑出那只最小最瘦的,徑直牽了回去。
洛陽紙貴的故事,源于西晉時期一位名叫左思的文學家。左思雖然出身貧寒,相貌平平,但他以一種超然的態(tài)度看待世間的榮辱與名利,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學創(chuàng)作中。他的作品才華橫溢,廣受贊譽,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《三都賦》。
《三都賦》問世后,在整個朝野間引發(fā)了熱烈的反響,不僅得到了文人雅士的高度評價,也受到了普通百姓的喜愛。豪門貴族爭相抄錄,洛陽城內(nèi)的紙張價格因此上漲。人們常用“洛陽紙貴”來形容某項作品的廣泛傳播與極高的價值。
隨著時間的流逝,左思筆下的洛陽城早已不復存在,只留下了一片廢墟。但今日的洛陽,卻展現(xiàn)出前所未有的輝煌。如果左思能夠重生,目睹今日洛陽的繁榮景象,他或許會創(chuàng)作出更加壯麗的作品,再次引發(fā)“洛陽紙貴”的盛況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洛陽不僅見證了無數(shù)文人墨客的輝煌,也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這些典故和故事,不僅記錄了古代文人的智慧與才華,也見證了洛陽這座城市的變遷與發(fā)展。
在今日洛陽,無論是古樸的建筑、繁華的市場,還是熱情好客的市民,都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獨有的魅力。左思筆下的洛陽,也許早已成為歷史,但今日的洛陽,卻是一幅更加絢爛多彩的畫卷。
每當人們提及“洛陽紙貴”,不僅會想起那位才華橫溢的左思,也會對這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產(chǎn)生無限的向往與敬意。
有關(guān)洛陽的十大成語典故
1、 定鼎中原
大禹治理了洪水,接著又鑄造了九個大鼎,到了商周時九鼎成為傳國之寶,誰想統(tǒng)治天下,就要先奪取九鼎。
商朝末年,紂王荒淫無道,周武王舉兵討伐,滅了商朝。滅商后,周武王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把九鼎搬運到周朝的國都鎬京(今西安市西南)。誰知那九尊大鼎個個象小鐵山,既難搬又難運。武王組織了大批人馬,據(jù)說一尊鼎就動用了八九萬人,花了幾個月的功夫,才拉到洛陽。當他們準備再向西拉時,不管用什么辦法,大鼎象生了根似的,定在那里巍然不動。武王聞知此事,感嘆地說:“九鼎是鎮(zhèn)國之寶,它們到了洛陽不往西走,定有緣故。夏朝國都在洛陽,洛陽又位于天下之中,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國都遷到洛陽不成?如果是這樣,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陽吧。”不料正當武王準備奉行安放九鼎的典禮時,卻不幸病故了。
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了位,在周公旦的輔佐和幫助下,在太廟里建成了一座宏偉壯麗的大殿,選擇了良辰吉日,召集文武百官,四方諸侯,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,表示周朝已完成了滅商的大業(yè),取得了天下。后來,人們?yōu)榱思o念周公旦輔佐周成王“定鼎洛陽”的功勞,就興建了一座殿宇輝煌的周公廟,廟里的大殿被叫做“定鼎堂”。至今,周公廟仍坐落在洛陽老城的西關(guān)外供人們?yōu)g纜憑吊。
洛陽紙貴是一個生動的成語,源自西晉時期洛陽城的紙張供不應求。當時,左思的著作《三都賦》廣受歡迎,人們爭相傳抄,導致洛陽城的紙張供不應求,價格飆升。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作品受到廣泛贊譽和流傳的盛況。
洛陽紙貴不僅僅是描述紙張的短缺,更是比喻作品價值連城,深受世人喜愛。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描述,更是對優(yōu)秀作品的極高贊譽。這個成語不僅在中國廣為流傳,也經(jīng)常被用來形容那些有深度、有影響力、被大眾所熱捧的作品。
當我們談論洛陽紙貴時,實際上是在贊美那些能夠引起社會共鳴、激發(fā)人們思考的作品。這些作品就像一盞明燈,照亮了人們的心靈,讓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寧靜和思考的契機。無論是文學作品、藝術(shù)作品還是科學成果,只要它們能夠觸動人心、啟迪智慧,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“洛陽紙貴”的代表。
值得一提的是,洛陽紙貴的近義詞包括有口皆碑、交口稱譽、有目共賞等。這些詞匯都表達了極高的評價和廣泛的認可,與洛陽紙貴一樣,都是用來形容那些被大家所推崇和喜愛的作品或事物。
總結(jié)來說,洛陽紙貴不僅是一個歷史典故,更是一個文化符號,它代表了人們對優(yōu)秀作品的高度認可和廣泛傳播。這個成語以其獨特的魅力,跨越時空的界限,成為了中華民族語言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。
1、洛陽紙貴:原指洛陽之紙,一時求多于供,貨缺而貴,后喻作品為世所重,風行一時,流傳甚廣。出自《晉書·左思傳》。
2、債臺高筑:筑起很高的債務臺,形容欠債很多。出自《漢書·諸侯王表序》注引服虔說:周赧王欠債很多,無法償還,被債主逼得躲在洛陽東周王城宮中的一座高臺上。
3、偃旗息鼓:偃,仰臥,引伸為倒下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,不讓敵人覺察?,F(xiàn)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。出自《三國志·趙云傳》。
4、問鼎中原:比喻企圖奪取天下。用來比喻有私心,想占據(jù)所有。出自《左傳》。
5、木人石心:形容意志堅定,任何誘惑都不動心。出自《晉書》卷九十四。
以上就是與洛陽有關(guān)的成語典故的全部內(nèi)容,洛陽紙貴:人們常說:自古洛陽出才子。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,就是古代文壇上燦若群星的洛陽才子之一。左思從小出身貧寒,且相貌丑陋,但他視榮辱如浮云,看名利為糞土,把精力都用在學習和文學創(chuàng)作上,寫出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名詩佳作。其中,《三都賦》問世后,受到朝野各界熱烈贊頌,一時風行洛陽,內(nèi)容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信息真?zhèn)涡枳孕斜鎰e。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