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語?來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:1、狐假虎威:出自《鷹鹯鳩狐》寓言,意指借助別人的威勢來欺壓他人。2、守株待兔:出自《守株待兔》寓言,形容人不靠努力而指望不勞而獲。3、空穴來風(fēng):出自《空穴來風(fēng)》寓言,意指出現(xiàn)不祥之兆,往往預(yù)示著禍?zhǔn)屡R頭。4、掩耳盜鈴:出自《掩耳盜鈴》寓言,那么,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語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來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有:狐假虎威、葉公好龍、畫蛇添足、掩耳盜鈴、守株待兔、刻舟求劍、濫竽充數(shù)、亡羊補牢、井底之蛙、自相矛盾、買櫝還珠、后生可畏、程門立雪、別開生面、白頭如新、不遺余力、髀肉復(fù)生、三人成虎、不貪為寶、一丘之貉、天經(jīng)地義、為虎作倀、雕蟲小技等。
擴展資料
詞語解釋:
1、狐假虎威:假:借。狐貍借老虎之威嚇退百獸。后以“狐假虎威”來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(quán)勢來欺壓、恐嚇人。
戰(zhàn)國時期《戰(zhàn)國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獸而食之;得狐。狐曰:‘子無敢食我也;天帝使我長百獸……子隨我后;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?’虎以為然;故遂與之行。獸見之皆走;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;以為畏狐也?!?/p>
白話翻譯:
荊宣王問群臣說:“我聽說北方地區(qū)的諸侯都懼怕昭奚恤,果真是這樣嗎?”群臣沒有能回答上來的。 江一回答說:“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。捉到一只狐貍,狐貍對老虎說:‘你不該吃我,上天派我做百獸的首領(lǐng),如果你吃掉我,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。
你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話,我在前面走,你跟在我的后面,看看群獸見了我,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?’老虎信以為真,于是就和狐貍同行,群獸見了老虎,都紛紛逃跑,老虎不知道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,卻以為是害怕狐貍。
來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語:黔驢技窮、抱薪救火、愚公移山、杯弓蛇影、買櫝還珠。
1、 黔驢技窮:黔地沒有驢,好事者從外地運來一頭驢,老虎剛開始害怕驢的叫聲,后來開始冒犯它,發(fā)現(xiàn)驢只會踢,沒其他本事,最終吃掉了驢。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本領(lǐng)用完了。
2、抱薪救火:就是抱著柴火去救火,意為消除災(zāi)禍的方法錯誤,結(jié)果反而更加糟糕。這個成語出自于《使記魏世家》,魏國味地把土地割給秦國,最終只能讓泰國更加強大,魏國走向滅亡,就好比抱薪救火一樣。
3、愚公移山:思公雖然不能把山移走,但是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遲早可以被子子孫孫移開。思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,最終兩座大山被天帝挪走。這個故事讓我們學(xué)會了堅持不懈、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。
4、杯弓蛇影:這個故事是說樂廣一個朋友來家里喝酒,朋友看到酒里有蛇覺得惡心患病,其實酒里的蛇是弓上漆畫在酒里的倒影,朋友解感后病徹底好了。杯弓蛇影用來比喻疑神疑鬼,不能明察秋毫、弄清真相的人。
5、買櫝還珠:意思為買來了裝珍珠的木匣子,卻把珍珠退回去公比喻沒有眼光、不懂取舍。楚國人為了把珍珠賣個好價錢,就做了一個木蘭的盒子, 可買東西的人卻把珍珠還了回來,讓人啼笑皆非。
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語如下:
1、掩耳盜鈴,出自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鐘者,欲負而走,則鐘大不可負。以椎毀之,鐘況然有聲??秩寺勚鴬Z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2、拔苗助長,出自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,茫茫然歸,謂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,予助苗長矣?!渥于叾曋鐒t槁矣。”
3、守株待兔,出自《韓非子·五蠹》記載:宋人有耕田者。田中有株,兔走觸株,折頸而死。因釋其耒而守株,冀復(fù)得兔。兔不可復(fù)得,而身為宋國笑。今欲以先王之政,治當(dāng)世之民,皆守株之類也。
4、買櫝還珠,出自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,為木蘭之柜,熏以掛椒,綴以珠玉,飾以玫瑰,緝以翡翠。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。此可謂善賣櫝矣,未可謂善鬻珠也。
5、鷸蚌相爭,出自?!稇?zhàn)國策》:趙且伐燕,蘇代為燕謂惠王曰:“今者臣來,過易水。蚌方出曝,而鷸啄其肉,蚌合而箝其喙。鷸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!’蚌亦謂鷸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鷸!’兩者不肯相舍。漁者得而并禽之。今趙且伐燕,燕趙久相支,以弊大眾,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。故愿王之熟計之也!”惠王曰:“善?!蹦酥?。
6、濫竽充數(shù),出自韓非《韓非子·內(nèi)儲說上》:齊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
否極泰來
否極泰來的解釋
成語拼音pǐ jí tài lái
成語解釋否:壞;泰:好;順利。壞到極點;好的就來了。指事物發(fā)展到極點;就會向?qū)α⒚孓D(zhuǎn)化。
成語出處漢 趙曄《吳越春秋 勾踐入臣外傳》:“時過于期,否終則泰?!?/p>
成語繁體否極泰來
成語簡拼PJTL
成語注音ㄆ一ˇ ㄐ一ˊ ㄊㄞˋ ㄌㄞˊ
常用程度常用成語
成語字?jǐn)?shù)四字成語
感情色彩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緊縮式;作謂語、賓語;含褒義。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連動式成語
成語年代古代成語
成語正音否,不能讀作“fǒu”。
成語辨形極,不能寫作“及”。
近義詞否去泰來、時來運轉(zhuǎn)、苦盡甘來
南轅北轍、刻舟求劍、守株待兔、狐假虎威、葉公好龍、畫蛇添足、掩耳盜鈴、濫竽充數(shù)、亡羊補牢、井底之蛙、自相矛盾、買櫝還珠
1、南轅北轍
【解釋】: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。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。
【出自】: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·魏策四》:“猶至楚而北行也?!?/p>
【釋義】:想去楚國卻往北走。
【語法】:聯(lián)合式;作賓語、定語;含貶義
2、掩耳盜鈴
【解釋】:掩:遮蔽,遮蓋;盜:偷。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己欺騙自己,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。
【出自】: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鐘者,欲負而走,則鐘大不可負。以椎毀之,鐘況然有聲??秩寺勚鴬Z己也,遽掩其耳?!?/p>
【釋義】:秦國 呂不韋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,有個老百姓得到一只鐘,想要把它背走。只是鐘太大,沒法背。于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,這樣鐘又轟轟地響起來,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鐘,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,以為自己聽不見,別人也就聽不見了。
【語法】:連動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含貶義
3、亡羊補牢
【解釋】:亡:逃亡,丟失;牢:關(guān)牲口的圈。
以上就是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語的全部內(nèi)容,來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有:狐假虎威、葉公好龍、畫蛇添足、掩耳盜鈴、守株待兔、刻舟求劍、濫竽充數(shù)、亡羊補牢、井底之蛙、自相矛盾、買櫝還珠、后生可畏、程門立雪、別開生面、白頭如新、不遺余力、髀肉復(fù)生、三人成虎、不貪為寶、一丘之貉、天經(jīng)地義、為虎作倀、雕蟲小技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