臥薪嘗膽的成語故事?.那么,臥薪嘗膽的成語故事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臥薪嘗膽
wò xīn cháng
dǎn
越國被吳國打敗,越王勾踐立志報仇。據(jù)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,吃飯、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,策勵自己不忘恥辱。經(jīng)過長期準備,終于打敗了吳國(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只有嘗膽事,蘇軾《擬孫權(quán)答曹操書》才有‘臥薪嘗膽’的話)。形容人刻苦自勵,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。
春秋時期,簡稱春秋,指前770年-前476年,是屬于東周的一個時期。
臥薪嘗膽出自蘇軾《擬來孫權(quán)答曹操書》,后演源變?yōu)槌烧Z,形容人刻苦自勵,立志雪恥圖強,最后果真可以苦盡甘來?!妒酚洝吩臑椋骸霸酵豕篡`返國,乃苦身焦思,置知膽于坐,坐臥即仰膽,飲食亦嘗膽也?!边@里僅有“嘗道膽”,沒有提到“臥薪”,這是蘇軾發(fā)揮想象,戲說孫權(quán)“臥薪嘗膽”而創(chuàng)作出來的成語。
臥薪嘗膽出自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,是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,后演變成成語,形容人刻苦自勵,發(fā)奮圖強。浙江紹興古城西北迎恩門外的箭樓相傳由越王勾踐所建,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地方。公元前496年,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,但被越國擊敗,闔閭也傷重身亡。兩年后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,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,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后,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國。其實勾踐并沒有放棄復仇之心,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,但暗中訓練精兵,強政勵治并等待時機反擊吳國。艱苦能鍛煉意志,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。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,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,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(huán)境。他晚上睡覺不用褥,只鋪些柴草(古時叫薪),又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,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,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。勾踐為鼓勵民眾,和王后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,在越人同心協(xié)力之下使越國強大起來,并最終找準時機,滅掉了吳國。 參考資料
? ? ? 臥薪嘗膽;我國歷史上春秋時期,越王勾踐兵敗吳王夫差,夫差為了羞辱勾踐就讓他到馬棚里干活,勾踐一直老老實實干活為了迷惑吳王,私下里卻在住處掛著動物的苦膽,每天干活回來都舔一下苦味,來警告自己還沒逃出吳國,將來一定要回國好好復仇。終于吳王夫差放松了警惕,不聽伍子胥要求殺了勾踐的勸告而把勾踐放回越國。勾踐回國后10年里清明廉政休養(yǎng)生息,終于使越國國力強盛而打敗了吳國。
講的是春秋末期,越王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,臨睡前,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,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,要發(fā)奮圖強,報仇復國。
原來吳王夫差發(fā)兵打敗了越國,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夫,日夜侍候馬匹。
對于一個君王來說,這實在是非常難堪的。但是勾踐暗下決心,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國家,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(tài),老老實實養(yǎng)馬。
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。用心替他駕馭馬車,態(tài)度謙卑。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,就放他回國。
勾踐回國后,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。他親自參加耕種,和百姓同甘共苦,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,就“臥薪嘗膽”,還常自問:“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?”
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。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,無心國政,弄得國家日漸衰弱。經(jīng)過二十年的充分準備,勾踐看時機已經(jīng)成熟,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,領(lǐng)兵把吳國打得大敗。夫差感到很羞愧,舉劍自刎而死。
以上就是臥薪嘗膽的成語故事的全部內(nèi)容, 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