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級的成語故事?1、專心致志 古時候有個圍棋高手,名叫秋,人們稱他弈秋。他有兩個徒弟,其中一個專心好學,棋藝提高很快;另一個雖然也天天聽課,但很不專心。他看著老師,心里卻想著天上有沒有大雁飛來,老師的話一句也沒聽進去,那么,一年級的成語故事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【篇一】
亡羊補牢
這故事出自“戰(zhàn)國策”。戰(zhàn)國時代,楚國有一個大臣,名叫莊辛,有一天對楚襄王說:“你在宮里面的時候,左邊是州侯,右邊是夏侯;出去的時候,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。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*樂,不管國家大事,郢(楚都,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)一定要危險啦!”
襄王聽了,很不高與,氣罵道:“你老糊涂了嗎?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?”
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:“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,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。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,楚國一定要滅亡的。你既然不信我的話,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,看事情究竟會怎樣?!?/p>
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,秦國果然派兵侵楚,襄王**到陽城(今河南息縣西北)。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,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,問他有什么辦法;莊辛很誠懇地說:“我聽說過,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,這還不晚;羊跑掉了才補羊圈,也還不遲?!?/p>
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,只知道享樂,不知道如何做事,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。
“亡羊補牢”這句成語,便是根據(jù)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,表達處理事情發(fā)生錯誤以后,如果趕緊去挽救,還不為遲的意思。例如一個事業(yè)家,因估計事情的發(fā)展犯了錯誤,輕舉冒進,陷入失敗的境地。
【掩耳盜鈴】
春秋時侯,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。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,看見院子里吊著一
口大鐘。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,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。小偷心里高興極了,想把這口精美的
大鐘背回自已家去。可是鐘又大又重,怎么也挪不動。他想來想去,只有一個辦法,那就是把
鐘敲碎,然后再分別搬回家。
小偷找來一把大錘,拼命朝鐘砸去,咣的一聲巨響,把他嚇了一大跳。小偷著慌,心想這下糟
了,這種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?他心里一急,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,張
開雙臂想捂住鐘聲,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!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。
他越聽越害怕,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,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?!斑?,鐘聲變小了,聽不見
了!”小偷高興起來,“妙極了!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!”他立刻找來兩個布
團,把耳朵塞住,心想,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。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,一下一下,鐘聲響亮
地傳到很遠的地方。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。
故事出自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“掩耳盜鐘”被說成“掩耳盜鈴”,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。
(二)
【畫蛇添足】
有個楚國貴族,在祭祀過祖宗后,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。門客們拿著這壺酒,不知如何處
理。他們覺得,這么多人喝一壺酒,肯定不夠,還不如干脆給一個人喝,喝得痛痛快快還好
些。
【 #一年級#導語】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,成語是歷史的積淀,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,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。其特點是深刻雋永,言簡意賅。閱讀成語故事,可以了解歷史、通達事理、學習知識、積累優(yōu)美的語言素材。以下是整理的《適合小學一年級的成語故事5篇》相關資料,希望幫助到您。
1.適合小學一年級的成語故事
斷織勸學孟子是戰(zhàn)國時期墨家代表人物,姓孟名軻,由于賞識淵博,道德高尚,被后世譽為“亞圣”。孟子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么高的地位,與他幼年所受的教育有關。孟子年幼時,他的母親非常注重對他的教育。有一次,孟子由于貪玩而沒有上學,他母親知道后,非常生氣,當即拿起剪刀,割斷正在織布的織線。孟子孝敬母親,看到母親如此生氣,既害怕又難過。孟母看到兒子有悔改之意,就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:“你廢棄學業(yè)像我剪斷布線,一個人要專心讀書,才會有知識,如果現(xiàn)在不用功讀書,將來就一事無成?!睆拇艘院?,孟子發(fā)奮苦讀,終于成為大學者。
2.適合小學一年級的成語故事
畫餅充饑三國時候,魏國有個人叫盧毓。他十歲就成了孤兒,兩個哥哥又先后去世。
【篇一】
栩栩如生
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經(jīng)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:“昔者莊周夢為蝴蝶,栩栩然蝴蝶也,自喻適忘與!”意思是說,莊周做了一場夢,夢見自己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,比真的蝴蝶還美,活靈活現(xiàn),在空中翩翩起舞。他覺得非??旎畹靡?,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么一個人們。襄王聽了莊辛的話,感到十分振奮,封他為陽陵君,采用了他的計謀,收復了不少失地。
[注釋]栩栩:活潑生動的樣子。
[提示]形容文學、藝術作品對人們和其他生物的形象,表現(xiàn)得非常逼真,好像活的一樣。
胸有成竹
宋朝有個的畫家叫文與可,特別擅長畫竹子,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。為了畫好竹子,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種了許多竹子,一年四季,他都在仔細觀察竹子的形態(tài)和變化。所以每次要畫竹子時,他的胸中就已經(jīng)有了十分生動、逼真的竹子形象了。
[注釋]成:現(xiàn)成。
[提示]比喻在做某事之前,已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把握。也作“成竹在胸”。
【篇二】
百發(fā)百中
在楚國的一個練武場上,許多射手在比武射箭,有個射箭能手養(yǎng)由基,連續(xù)幾次射中靶心,有好事者說:“射中靶心,還算不了什么。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,那還差不多。
【篇一】一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
反求諸己:相傳四千多年前,正是歷的夏朝;當時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。
有一次,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,夏禹派伯啟前去抵抗,結果伯啟打敗了,部下們很不甘心,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。伯啟說:“不必再戰(zhàn)了。我的兵馬、地盤都不小,結果還吃了敗戰(zhàn),可見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,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緣故。所以我得先檢討我自己,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?!睆拇耍畣l(fā)憤圖強,每天天剛亮就起來工作,生活簡樸,愛惜百姓,尊重有品德的人。這樣經(jīng)過了一年,有扈氏知道了,不但不敢來侵犯,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歸順了。
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,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,都應該要先要求自己,找出自已本身的缺點,努力加以改正,只有抱持這種態(tài)度,才能夠把事情做好,能夠這么做的人,我們就說他能“反求諸己”。
雖然,這只是短短的四個字,但是,它卻可以做為我們修養(yǎng)上的金科玉律,不僅我們可用它來反省自己,也可以用它來勸勉別人,對于我們自己的做人處事,一定有很大的幫助。
【篇二】一年級小學生讀的成語故事
胸有成竹:北宋畫家文同,字與可。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,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。
以上就是一年級的成語故事的全部內容,2、拔苗助長 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,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,累得氣喘吁吁地回家,對他家里人說:“今天可真把我累壞啦!不過,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!”他的兒子跑到地里去一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