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11111打一成語是什么成語?成語是:一以貫之。因為全部都是1 一以貫之 【解釋】貫:貫穿。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。【出自】戰(zhàn)國·孔子《論語·里仁》:“子曰:‘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’曾子曰:‘唯?!映?,門人問曰:‘何謂也?’曾子曰:‘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’”孔子說:“參啊,那么,1111111打一成語是什么成語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一成不變:
【解釋】:成:制定,形成。一經(jīng)形成,不再改變。
【出處】:《禮記·王制》:“一成而不可變,故君子盡心焉?!?/p>
【示例】:事物都是在發(fā)展的,世界上沒有~的東西。
【近義詞】:原封不動
【反義詞】:千變?nèi)f化、瞬息萬變、變化莫測
【語法】:聯(lián)合式;作謂語;含貶義
1111111猜成語意思:
一以貫之:意思是一從頭到尾都是。比喻一件事執(zhí)行的,貫徹的徹底,完整,不打折扣。
謎語答案:獨(dú)一無二
謎語解析:謎面全是“1”沒有“2”成語為“獨(dú)一無二”。成語意思:沒有相同的或沒有可以相比的。
成語是:一以貫之。因為全部都是1
一以貫之
【解釋】貫:貫穿。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。
【出自】戰(zhàn)國·孔子《論語·里仁》:“子曰:‘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’曾子曰:‘唯。’子出,門人問曰:‘何謂也?’曾子曰:‘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’”
孔子說:“參啊,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?!痹诱f:“是?!笨鬃映鋈ブ?,同學(xué)便問曾子:”曾子說:“老師的道,就是忠恕罷了。”
【示例】在適當(dāng)?shù)哪挲g教給孩子相應(yīng)禮節(jié),并在童年時期一以貫之地鞏固,這是教會孩子懂禮貌的最有效的一個方法。
【語法】偏正式;作謂語、狀語、賓語;含褒義
【近義詞】始終如一、善始善終、有始有終
【反義詞】虎頭蛇尾、雜亂無章、一反既往、一反常態(tài)、有始無終
擴(kuò)展資料
1、一以貫之的近義詞
始終如一
【解釋】始:開始;終:結(jié)束。自始自終一個樣子。指能堅持,不間斷。
【出自】明·施耐庵《水滸全傳》第六十七回:“吾觀關(guān)勝義氣凜然,始終如一,軍師不必多疑?!?/p>
我看關(guān)勝義氣凜然,自始自終一個樣子,軍師不需要懷疑他。
【示例】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味低調(diào),也不是一味張揚(yáng),而是始終如一的不卑不亢。
【語法】偏正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褒義
2、一以貫之的反義詞
有始無終
【解釋】有開始沒有結(jié)尾。
一成不變
yīchéngbùbiàn
[釋義]成:制定;形成。一經(jīng)形成;永不改變。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。
[語出]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刑者;侀也;侀者成也;一成而不可變。故君子盡心焉?!?/p>
[正音]一;不能讀作“yì”。
[辨形]成;不能寫作“誠”。
[近義] 原封未動
[反義] 千變?nèi)f化 瞬息萬變 變幻莫測
[用法]用作貶義。多用于否定句。一般作謂語。
以上就是1111111打一成語是什么成語的全部內(nèi)容,一成不變 yīchéngbùbiàn [釋義] 成:制定;形成。一經(jīng)形成;永不改變。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。[語出] 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刑者;侀也;侀者成也;一成而不可變。故君子盡心焉?!盵正音] 一;不能讀作“yì”。[辨形] 成;不能寫作“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