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搖晃的成語?【發(fā)蒙振槁】:發(fā):揭開;蒙:蒙蓋物;振:抖動。揭開蒙蓋物,搖掉將落的枯葉。比喻輕而易舉?!竞车負u天】:撼:搖動。把天地都抖動起來。形容力氣、本領(lǐng)和聲勢極大?!旧s縮】:身體因寒冷、驚恐等而蜷縮、抖動。那么,形容搖晃的成語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搖頭晃腦是一個漢語成語,拼音是yáo tóu huàng nǎo,形容自己感覺很有樂趣或自己認為很不差的樣子。出自《兒女英雄傳》。
恍恍蕩蕩 、搖晃不定、顫顫巍巍、顫抖、 搖搖欲墜、左搖右晃、左搖右擺、前后擺動
鴨步鵝行 鴨和鵝行八字步,因用以形容人走路遲緩搖晃的樣子。
【發(fā)蒙振槁】:發(fā):揭開;蒙:蒙蓋物;振:抖動。揭開蒙蓋物,搖掉將落的枯葉。比喻輕而易舉。
【撼地搖天】:撼:搖動。把天地都抖動起來。形容力氣、本領(lǐng)和聲勢極大。
【瑟瑟縮縮】:身體因寒冷、驚恐等而蜷縮、抖動。
左搖右晃 左搖右擺 前后擺動
風吹草動風稍一吹,草就搖晃。比喻微小的變動。
出處:《敦煌變文集·伍子胥變文》:“偷蹤竊道,飲氣吐聲。風吹草動,即便藏形。”
恍恍蕩蕩搖晃不定。
鴨步鵝行鴨和鵝行八字步,因用以形容人走路遲緩搖晃的樣子。
出處:元·秦簡夫《東堂老》第二折:“我覷不得你(衤肖)寬也那褶下,肚疊胸高,鴨步鵝行?!?/p>
搖搖欲墜搖搖:搖動,搖晃;墜:落下。形容十分危險,很快就要掉下來,或不穩(wěn)固,很快就要垮臺。
出處: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零四回:“眾視之,見其色昏暗,搖搖欲墜?!?/p>
悠悠蕩蕩形容搖搖晃晃,飄浮不定?,F(xiàn)多形容不勤奮。
出處:《雍熙樂府·卷六·粉蝶兒》:“則見那梧桐葉兒滴溜溜飄,悠悠蕩蕩,紛紛揚揚下溪橋?!?/p>
搖搖晃晃
白話釋義:左右搖擺,不穩(wěn)定。
朝代:現(xiàn)代
作者:《意林》
出處:《意林》:“我們搖搖晃晃的成長”
擴展資料
近義詞:踉踉蹌蹌、趔趔趄趄、顫顫巍巍、跌跌撞撞
一、踉踉蹌蹌
白話釋義:踉蹌:走路不穩(wěn)。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。
朝代:明
作者:施耐庵
出處:《水滸傳》第四回:“踉踉蹌蹌上山來,似當風之鶴”
翻譯:走路歪歪斜斜的上山去,就像迎風的鶴一樣。
二、趔趔趄趄
白話釋義:立腳不穩(wěn),步履踉蹌。
朝代:清
作者:曹雪芹
出處:《紅樓夢》第二四回:“兩個人共提著一桶水,一手撩衣裳,趔趔趄趄潑潑撒撒的?!?/p>
翻譯:兩個人共提著一桶水,一手撩衣裳,立腳不穩(wěn),步履踉蹌。
三、顫顫巍巍
白話釋義:形容顫動搖晃。
朝代:清
作者:曹雪芹
出處:《紅樓夢》第八三回:“ 賈母扶著小鴉頭,顫顫巍巍站起來?!?/p>
四、跌跌撞撞
白話釋義:狀態(tài)詞。形容走路不穩(wěn)。
朝代:清代
作者:吳敬梓
出處: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跌跌撞撞,扶了回去。”
以上就是形容搖晃的成語的全部內(nèi)容,常見的有這些:【風吹草動】:風稍一吹,草就搖晃。比喻微小的變動?!净谢惺幨帯浚簱u晃不定?!绝啿靳Z行】:鴨和鵝行八字步,因用以形容人走路遲緩搖晃的樣子。【搖錢樹】:神話中的一種寶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