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公好什么的成語?葉公好龍(shè【yè】 gōng hào lóng):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,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,甚至是懼怕、反感。出自 漢·劉向《新序·雜事》。成語解釋 葉公:春秋時楚國貴族,名子高,封于葉(古邑名,今河南葉縣)。那么,葉公好什么的成語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謎底:葉公好龍。
分析:葉子、老公公、OK手勢表示好的、龍——簡稱“葉公好龍”。
葉公好龍
【拼音】: yè gōng hào lóng
【解釋】: 葉公:春秋時楚國貴族,名子高,封于葉(古邑名,今河南葉縣)。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,實際上并不真愛好。
【出處】: 漢·劉向《新序·雜事》記載: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,器物上刻著龍,房屋上也畫著龍。真龍知道了,來到葉公家里,把頭探進窗子。葉公一見,嚇得拔腿就跑。
【舉例造句】:葉公好龍,好其是而非者。 ★ 清 · 梁 啟 超《敬 告 國 人 之 誤 解 憲 政 者》
【拼音代碼】: yghl
【成語繁體】:
【成語注音】:一ㄝˋ ㄍㄨㄥ ㄏㄠˋ ㄌㄨㄥˊ
【常用程度】:常用成語
【成語字數(shù)】:四字成語
【感情色彩】:貶義成語
【成語結構】:主謂式成語
【成語年代】:古代成語
【成語正音】: “好”不能讀作“hǎo”。
【成語辨形】: “龍”不能寫作“尤”。
葉公好龍(shè【yè】 gōng hào lóng):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,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,甚至是懼怕、反感。出自 漢·劉向《新序·雜事》。
成語解釋
葉公:春秋時楚國貴族,名子高,封于葉(古邑名,今河南葉縣)。
好:喜好。
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,實際上并不真正愛好。
成語用法
示例:~,好其是而非者。 ★清·梁啟超《敬告國人之誤解憲政者》
毛澤東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》:“民眾起來了又害怕得要死,這和~有什么兩樣!”
借事喻人,用葉公式的人比喻社會的現(xiàn)象。
寓意
這個故事,用很生動的比喻,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,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、不務實際的壞思想、壞作風。通過這個故事,我們要丟棄"理論脫離實際"的壞思想、壞作風,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、好作風。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、表里不一的人。
成語典故
原文
葉公子高好龍,鉤以寫龍,鑿以寫龍,屋室雕文以寫龍。于是天龍聞而下之,窺⑽頭于牖,施尾于堂。 葉公見之,棄而還走,失其魂魄,五色無主。是葉公非好龍也,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。(此文選自【漢】劉向《新序·雜事五》)
成語【葉公好龍】
yè gōng hào lóng (葉,現(xiàn)讀yè,舊讀shè
【基本釋義】葉公:春秋時楚國貴族,名子高,封于葉(古邑名,今河南葉縣)。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,實際上并不真愛好。
【出處】《三國志·蜀志·秦宓傳》:“昔楚葉公好龍;神龍下之;好偽徹天;何況于真?”
【近義詞】言不由衷 兩面三刀 表里不一 口是心非
【反義詞】名副其實 名實相符 表里如一
【例句】他表示愿意幫助別人,但當有人向他求援時,卻避退三舍,這與葉公好龍毫無差別。
【葉公好龍】的典故
傳說楚國有一個葉公,特別喜歡龍。他家里的墻上畫著龍,柱子上刻著龍,各種器具、用品也都裝飾著龍的圖案。天上的真龍知道了,便從天而降,來到葉公家里。頭從窗口伸了進去,尾巴一直繞到了堂屋的旁邊。葉公看見了天上的真龍,大吃一驚,嚇得渾身哆嗦,臉色鐵青失魂落魄,慌忙逃跑。原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。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葉公那種表面上愛龍,實際上怕龍的人。"葉公好龍"是從這個故事中概括出來的一句成語。"好"是喜愛的意思。現(xiàn)在往往用這句成語來比喻和諷刺言行不一的人。
葉公好龍
yègōnghàolóng
[釋義]葉公:春秋時陳國的一個人;好:愛好。比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;但并非真正地愛好它;甚至畏懼它。
[語出]《三國志·蜀志·秦宓傳》:“昔楚葉公好龍;神龍下之;好偽徹天;何況于真?”
這個是葉公好龍吧?說葉公非常的喜歡龍,他家里有很多龍形的東西,他也很喜歡畫龍,每每都跟人家吹噓說自己有多喜歡龍。而他就畫了一條龍。說希望這條龍能夠跟他見面,而天上的真龍聽了非常的激動,覺得終于找到了知音,有這么喜歡龍的人,所以他現(xiàn)身了,半夜去他家看望他。結果葉公嚇得半死,頭也不回的跑掉了。讓這只真龍感到非常的失望。所以葉公好龍這個成語也流傳下來了。
以上就是葉公好什么的成語的全部內容,分析:葉子、老公公、OK手勢表示好的、龍——簡稱“葉公好龍”。葉公好龍 【拼音】: yè gōng hào lóng 【解釋】: 葉公:春秋時楚國貴族,名子高,封于葉(古邑名,今河南葉縣)。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