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示英勇的成語?赴湯蹈火、奮不顧身、勇往直前等,都是形容英勇的成語。一、赴湯蹈火:1. 【解釋】:赴:走往;湯:熱水;蹈:踩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艱險,奮勇向前。2.【出自】:《荀子·議兵》:“以桀詐堯,那么,表示英勇的成語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赴湯蹈火、奮不顧身、勇往直前等,都是形容英勇的成語。
一、赴湯蹈火:
1. 【解釋】:赴:走往;湯:熱水;蹈:踩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艱險,奮勇向前。
2.【出自】:《荀子·議兵》:“以桀詐堯,譬之若以卵投石,以指撓沸,若赴水火,入焉焦沒耳?!睍x·稽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長而見羈,則狂顧頓纓,赴湯蹈火。”
3. 【示例】:有三個人,義膽包身,武藝出眾,敢~,同死同生。 ◎明·施耐庵《水滸全傳》第十五回
4. 【語法】:聯(lián)合式;作謂語;比喻奮不顧身。
二、奮不顧身:
1. 【解釋】:奮勇向前,不考慮個人安危。
2. 【出自】:漢·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?!?/p>
3. 【示例】:部下弟子,雖不敢謂久經(jīng)訓(xùn)練,有勇知方,惟大義所在,卻是~。 ◎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一百十五回
4. 【語法】:偏正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含褒義。
奮不顧身[fèn bù gù shēn]
奮勇向前,不考慮個人安危。
臨危不懼[lín wēi bù jù]
臨:遇到;危:危險;懼:怕。遇到危難的時候,一點也不怕。
無所畏懼[wú suǒ wèi jù]
畏懼:害怕。 什么也不怕。形容非常勇敢。
頂天立地[dǐng tiān lì dì]
頭頂云天,腳踏大地。 形容形象高大,氣概豪邁。
氣吞山河[qì tūn shān hé]
氣勢可以吞沒山河。形容氣魄很大。
沖鋒陷陣[chōng fēng xiàn zhèn]
陷:攻破,深入。 不顧一切,攻入敵人陣地。形容作戰(zhàn)勇猛。
戰(zhàn)無不勝[zhàn wú bù shèng]
形容強(qiáng)大無比,可以戰(zhàn)勝一切。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
大智大勇[dà zhì dà yǒng]
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氣。
正氣凜然[zhèng qì lǐn rán]
正氣:剛正之氣。凜然:可敬畏的樣子。形容正氣威嚴(yán)不可侵犯。
光明磊落[guāng míng lěi luò]
磊落:心地光明坦白。 胸懷坦白,正大光明。
描寫人物的英勇行為的成語有:奮不顧身、視死如歸、馬革裹尸、挺身而出、赴湯蹈火。
1、奮不顧身:拼音是fènbùgùshēn,指振作起來奮勇前進(jìn),不顧及生命。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、狀語,也作定語;含褒義。也說“奮不顧生”。
出處:西漢·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然仆觀其為人,自守奇士,事親孝,與士信,臨財廉,取予義,分別有讓,恭儉下人,常思奮不顧身,以殉國家之急。
2、視死如歸:拼音是shìsǐrúguī,原義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;形容人勇敢不怕死;在句子中可充當(dāng)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。
出處:先秦·管仲《管子·小匡》:平原廣牧,車不結(jié)轍,士不旋踵,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,臣不如王子城父。
3、馬革裹尸:拼音是mǎgéguǒshī,原義是死于戰(zhàn)場后,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,比喻英勇作戰(zhàn);在句子中可充當(dāng)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含褒義;也作“裹尸馬革”。
出處: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馬援傳》援曰:“方今匈奴、烏桓尚擾北邊,欲自請擊之。男兒要當(dāng)死于邊野,以馬革裹尸還葬耳,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?”
4、挺身而出:拼音是tǐngshēnérchū,形容面對著艱難或危險的事情,勇敢地站出來。
1奮不顧身
2臨床醫(yī)學(xué)
3舍己救人
4舍己為人
5相提并論
如英勇無畏、勇往直前、大義凜然、鐵骨錚錚、奮勇向前、臨危不懼、奮勇殺敵、英勇奮戰(zhàn)、一往無前、臨危不懼、鎮(zhèn)定自若、一馬當(dāng)先等。
以上就是表示英勇的成語的全部內(nèi)容,33、馳騁疆場:馳騁:奔馳。疆場:戰(zhàn)場。(m.taiks.com)騎著馬奔馳在戰(zhàn)場上,形容英勇作戰(zhàn),無可阻擋。34、橫戈躍馬:橫持戈矛,策馬騰躍。形容將士威風(fēng)凜凜,準(zhǔn)備沖殺作戰(zhàn)的英勇姿態(tài)。35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