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無動于衷的成語?形容“態(tài)度鎮(zhèn)靜或無動于衷”成語有不慌不忙 、從容不迫 、處之泰然、視若等閑、 泰然自若、 安之若素、若無其事 、漠然置之、 漠不關心、 置之不理、 不屑一顧 、置若罔聞、束之高閣、 置之度外。那么,形容無動于衷的成語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形容“態(tài)度鎮(zhèn)靜或無動于衷”成語有不慌不忙 、從容不迫 、處之泰然、視若等閑、 泰然自若、 安之若素、若無其事 、漠然置之、 漠不關心、 置之不理、 不屑一顧 、置若罔聞、束之高閣、 置之度外。
拓展內(nèi)容如下:
成語的拼音、解釋、出處、近、反義詞及造句
(1)從容不迫 →cóng róng bú pò,意思是容態(tài)度鎮(zhèn)靜,不慌不忙,從容鎮(zhèn)定,出自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都人士序》。
造句: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,她始終從容不迫。
(2)處之泰然→chǔ zhī tài rán,指若無其事的樣子。含褒義,形容碰到困難厄運或異常情況,毫不在乎,鎮(zhèn)定自若。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。
造句:凡事順其自然;遇事處之泰然;得意之時淡然;失意之時坦然;艱辛曲折必然;歷盡滄桑悟然;從容活著悠然。
(3)視若等閑 →shì ruò děng xián,解釋為以平常的事物來看待它。
近義詞:滿不在乎、淡然置之、置若罔聞、等閑視之。
反義詞:非同小可、刮目相看、小題大作、鄭重其事、非同兒戲
造句:無論前途千難萬險,我們一起勇往直前!無論前面萬丈深淵,我們一起視若等閑!
(4)泰然自若 →tài rán zì ruò,解釋為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著鎮(zhèn)定,不慌不亂。
無動于衷:內(nèi)心.動,動作,觸動.心里一點兒觸動也沒有,漠然置之(置之不理)
充耳不聞:充:塞住.塞住耳朵不聽.形容故意不聽別人的話.也形容對某事漠不關心.易誤用為形容人專心,沒有聽到.視而不見:指不注意,不重視,睜著眼卻沒看見.也指不理睬,看見了當作沒看見.不折不扣:折、扣:出售商品時,按定價減去的成數(shù).沒有折扣,表示完全、十足的意思.原指商業(yè)用語,商品按原價扣除百分之幾出售,叫做打折.一點也不打折,表示完全的,十足的,一點不差.
無動于衷,不露聲色,麻木不仁,若無其事,泰然自若
無動于衷【wú dòng yú zhōng】指對事情毫不關心,置之不理。出自清朝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》。無:沒有。衷:內(nèi)心。動,動作,觸動。詞意是指心里一點兒也沒有觸動,一點兒也不動心。
不露神色【bú lù shēng sè】[釋義]內(nèi)心活動不在臉上流露,以防別人察覺。[出處]老舍《老張的哲學》第十六:“南飛生不露神色,只是兩手微顫,龍樹古坦然的和別的會員說閑話,像沒有看見選舉結果似的?!?/p>
麻木不仁【má mù bú rén】[釋義]不仁:沒有感覺。肢體麻痹,失去知覺。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。[出處]明·薛己《醫(yī)案·總論》:“一日皮死麻木不仁,二日肉死針刺不痛?!盵例句]嚴陣以待的反義詞是麻木不仁、麻痹大意。
若無其事【ruò wú qí shì】,形容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,或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。出自馮德英《苦菜花》第三章:“王柬芝若無其事地閂上門,又叫她點著燈,他那雙眼睛四處巡視著?!盵例句]大家都急得不知所措,他卻若無其事,優(yōu)哉游哉地看。
泰然自若【tài rán zì ruò】泰然自若,漢語成語,出自華而實《漢衣冠》三:“施天福坦率地注視鄭成功,泰然自若地搖頭。
不慌不忙 從容不迫 處之泰然、 視若等閑 泰然自若 安之若素、
若無其事 漠然置之 漠不關心、 置之不理、 不屑一顧 置若罔聞、
束之高閣、 置之度外
與“無動于衷”相關的成語:
事無巨細身無寸縷(身無寸縷)少氣無力(少氣無力)清浄無為(清浄無為)水至清則無魚(水至清則無魚)束手無計(束手無計)手無縛雞之力(手無縛雞之力)水清無魚
蠢動含靈(蠢動含靈)順時而動(順時而動)紋風不動(紋風不動)程序動作蠢蠢思動(蠢蠢思動)傷筋動骨(傷筋動骨)神色不動太歳頭上動土(太歳頭上動土)
青出于藍而勝于藍(青出于藍而勝于藍)食方于前慎終于始(慎終于始)運用之妙,在于一心(運用之妙,在於一心)受制于人死于非命(死於非命)疲于供命(疲於供命)罷于奔命(罷於奔命)
和衷共濟莫衷一是言不由衷由衷之言合衷共濟沒衷一是天誘其衷
以上就是形容無動于衷的成語的全部內(nèi)容,無動于衷的后果四個字概括:孤芳自賞、獨樹一幟、孤軍奮斗、別具一格、獨具匠心、孤掌難鳴、孤陋寡聞、獨步天下、孤獨求敗等等。無動于衷,漢語成語,拼音:wú dòng yú zhōng,意思是心里一點兒也沒有觸動。